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廢不廢,死不死

起源於我在臉書上分享了這篇文章。
王立柔專文:請停止攻擊 不符合角色期待的受害人
然後有臉書上朋友的朋友來留言,我們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討論和對話,
我覺得十分有意義,是很棒的交流,所以另外記錄在部落格這樣。


*朋友的朋友以下簡稱劉。

為方便部落格閱讀,我有將文字加上標點符號整理過。(但沒有更改一字一句)



劉:

路過好奇留個言

覺得是否原諒和廢死是兩件事情,罪證明確下執行死刑必須的
雖然被害人和家屬可以選擇原諒,但是加害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文中提到作者的媽媽被兇手殺了,兇手沒有被判死刑
之後作者的爸爸又被兇手殺了,我想這就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社會的和平是需要很多教育和規範的,如果有人打破了,就應該付出代價。
因為本質上他還是做了壞事,社會不可能因為有了死刑,就完全和平。
事實上社會也不可能因為有了什麼而就完全怎麼樣。

就跟有了法律,不一定大家都會遵守,
但是法律還是一定要有,應該是相同的道理。



我:

你好,路人XD"

很高興有人願意分享心得一起討論,那我也樂意分享我的看法給你,
不過,我始終相信沒有絕對的對錯,所以,我的看法也不會就代表我覺得是對的,
只是這是我的主觀看法,相互提出來討論交流這樣。

首先,你的出發點似乎是支持死刑來做論點。

我之所以還沒有確定的立場,因為我考慮了非常多的層面,提出來給你參考。

不過也許你可以先看這篇文章,我覺得非常值得看。
為什麼支持死刑在台灣是主流?

以該文的觀點來做延伸,我們可以了解到大家都在做覺得對自己比較有利的選擇。

也許我們不像美國的黑人,但我們也許可以試著以他們的想法來做反思。
支持廢死的人,是希望減少冤死,可以說是寧可不殺,也不願錯殺的概念。

好的,我們再轉回來本來在討論的這篇文章。

既然你也認為林作逸先生的媽媽和爸爸都死了,
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那你應該也會好奇為何他會支持廢死吧。

明明照這樣的邏輯來推論,他應該要支持死刑的啊,
他這麼慘,他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被害者。

他明明經歷了最悲慘的一切,我們也不知道他原諒了沒,
但他還是決定挺身而出支持廢死,然後家務事還被剝開來網路霸凌。

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是因為如你所描述的,他知道死刑沒有辦法完全制止別人想殺人。
重點應該是,怎麼讓人們知道我們終將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無論那個責任是怎麼樣。

正如某些殺人犯說他是因為沒種自殺,所以選擇殺人入獄來求死(刑)。

也如所提的,原諒和兇手死不死,其實是兩回事,就算是兇手死了,
被害者家屬說得到欣慰了,但誰知道這樣真的就能夠放下失去一個親人的傷痛嗎?

無論是我們或是法律,我們真的有資格(間接)去殺另一個人,破壞另一個家庭嗎?

遭受死刑(無論是不是冤死)的家庭,會不會再誕生下一個殺人犯?
我們或是這個社會承擔得起這些責任嗎?

一個殺人犯的促成,真的只是加害者跟被害者之間的事情而已嗎?
難道他們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或是人事物都沒有影響?

這個社會(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我們要怎麼更早觀察到身邊的人異樣,並且防止有下一宗隨機殺人案。

就如你說言,教育和典範是一個很大的重點,我之所以不沿用你說的規範,
因為規範是指物質層面的法條,典範對我而言可是是非物質的,
也許是某種精神、文化或是社會意識。

為何我不明確的支持死刑或廢死,因為我覺得這件事不是最大的重點。

因為這兩種制度目前都無法完善,應該都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來配合,
才能讓全面的傷害降到最低。

重點應該是我們要怎麼要教育大家(無論各種年齡)
告訴大家,傷害別人或剝奪別人的生命,不會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也應該更關心周遭身邊無論我們喜歡或是討厭的人,
這樣台灣才會真正變好,不是嗎?

一起加油吧,台灣才會越來越好^^



劉:

哈哈 謝謝你說你的看法,講的蠻詳細的,而且也都有回應到我的留言

死刑的贊成或反對毋庸置疑的有太多切入點,我想如果說他是一個很好的辯論題目
應該是滿恰當,但我們都希望他不只是個題目,希望他能找到更貼近人們所期望的結果

就像你說的不論存在或著廢除,都需要很多的配套措施

法律是必然需要存在的,他盡量的量化了內在道德的心靈層面
可以說是最低應該遵守的界限,也確實存在很多漏洞,這又扯遠了
我同意教育和典範是更應該追尋的,但是法律也同樣不可少

看了很多支持廢死的觀點,通常比較沒能說服我

比較能說服我的是誤判,誤判當然很冤枉很多廢死的人
指責挺死刑的人,不該有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的想法
這我完全同意,但這是需要配套的,一切尚未水落石出
當然不可以去定奪一個人的行為以及他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程度

簡單的說,大多廢死人士的觀念,我覺得是配套的問題,不是死刑的存在問題

說真的我很好奇林作逸先生支持廢死的理由,
我想兇手的死亡與否跟放下失去親人的傷痛沒有直接關係,
也或許根本毫無幫助

但是殺人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到底何去何從
如果我們或我們的法律無法(間接)去殺死一個殺人犯
對於這個破壞別人家庭的人,又改何去何從,無期徒刑嗎?
老實講某些程度無期徒刑不人道

如果我們承擔了一個殺人犯,但是一定承擔不了殺人累犯,他的何去何從
我想是最大也最矛盾最難解的議題

我覺得無法討論遭受死刑的家庭,會不會產生下一個殺人犯這個議題
因為討論下去會變成如果沒有死刑,受害者家屬會不會產生報復殺人犯的說詞
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確不一樣,但就像我說的:死刑和原諒和放下,應該是三件事情

死刑或許治標不治本,但是我覺得他是中流砥柱,
我同意教育和生長環境的重視相對重要很多
但是,闖紅燈罰多少錢、酒駕罰多少錢,偷竊搶劫詐欺又要付出什麼代價
如果在法律面前,在天平上又該放上什麼去跟殺人平衡?
我覺得或許只有死刑夠分量,在最罪無可赦的罪行面前,不該打折。
當然我也希望有更好的方法,但我目前沒有觀察到

死刑,極端卻也溫和。
如果沒有了死刑我還沒找到能說服我,更好的處置殺人犯的方式
這或許是我比較支持死刑存在的理由
廢死的理由有些是好理由,但是我感覺解決這些理由最好的方法,好像都不是廢除死刑

天啊落落長~
文章我都有看 哈哈
我也不知道我講的有沒有疏忽的地方,但很開心的是有去思考
確實應該關心周遭的所有人
希望台灣能變的更好~~



我:

:)

是啊,所以我始終秉持著觀望,因為這比多元成家來得複雜多了XD"

很多發聲明支持某一論點的人,他們只是想要說出自己的訴求,
其實思慮也沒有到很完善...

但他們的出現也造成了眾人關注此議題的機會就是了,
(讓我們謝謝總是以可笑言論批評同志的護家盟XDD")
讓不同意見的人看不下去浮出水面互相討論。

從另一方面來推測的話,
也許是因為他已經了解到了失去至親的傷痛了(而且兩次)
所以不忍心再看到有這樣的情形吧,
就算對方犯了什麼罪。

是的,
但是有很多支持死刑的論點,
就是拿報仇可以撫慰家屬心靈這件事來做起點。

其實無期徒刑還有另一層面的爭議,就是消耗社會資源,我們台灣監獄早就爆滿了
(參考:監獄人滿就減刑? 法務部統計減刑人再犯回籠率近5成
另外翻到了以前看到不錯的相關文章一起附給你好了XD"
一個監獄替代役的6個反思(上):有些「累犯」的誕生,是因為裡頭遠比外頭有人性多了
監獄沒有教化的功能?王鐘銘:只是把社會階級複製到裡面


也許我說得太嚴重了(笑

那麼換成,
我們其實也該學著用尊重包容的心去看待遭受死刑的家庭呢?
如果一個殺人犯的子女一輩子被貼著標籤,
我想無論他們會不會走歪路,對他們而言都是很大的影響的

為何當初鄭捷的父母很快就對社會道歉,但是他們卻一點都不關心他們的孩子?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為何會讓他們這麼恐慌想要做切割,
是不是因為我們對受刑人家庭的歧視所造成的?

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值得討論的議題。


對我而言,每件事情都可以分開來講,卻也都可以相互影響。

就像有人會認為兇手死了,受害者家屬就能夠放下了,
但也會有人認為德國墜機事件,讓我們應該更重視駕駛的福利。
(參考:罹難者家屬如何不去恨?這讓我想起在歐洲見識到的人道關懷氛圍與反思

這個世界的任何事情就算隔得太遠也都有其相關性,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我非常同意法律規範的重要性,
因為人性是可以很善良,卻也可以很犯賤的(笑
所以非常需要法律來訂一個所謂的基礎的標準。

但,因為無論我們剝奪了罪犯多少權力來讓他們知道嚴重性,
我們始終不知道我們有沒有資格去奪取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逼迫他沒有選擇的終止生命,無法再活下去。

是啊,這個議題真的非常之複雜= =
我也一直覺得重點在周圍,而不是這件事的本身,
不是很多人在爭執的那些點,而是少數人所觀察的其他部分。

分享一個我看到覺得非常有趣的統計整理,你參考看看。
廢除死刑是否會使殺人案增加?來看看國外的例子

最後,我也感謝你這麼用心分享自己的觀點給我,
我也很喜歡思考&分析事情~

台灣會更好的。
因為亂世出英雄XDDDDDD"
希望台灣會藉著這些事件重生囉wwww



劉:

路人又來了
Google了林作逸先生的事情,但是沒有看到他廢死的完整論述
不過透過字裡行間的意思,我覺得他是比較偏向 ,死刑犯可教化的論述

這個我想放到後面再說

首先我不同意妳說的,瞭解失去至親的傷痛(兩次)
所以不忍心再看到有這樣的情形,我猜你說的這樣的情形指的是
殺人犯的家人因為殺人犯被判死刑所以也痛失至親
在他從人轉變成殺人犯來說,他的家人已經痛失至親了

對我來說死刑的意義有兩個:
一是要殺人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二是要減少被害者的數量
或許沒錯 死刑並不能100%防止凶殺案,但是他卻能防止同樣的人再做出一樣的事
如果一個殺人成癮的人,他揚言放我出去我就會在殺人
那以不忍心看到殺人犯的家人痛失至親來當作理由,似乎是有點自私的
更進一步的來說 完全廢除死刑是非常危險的

若真的廢除了死刑,那真遇上一個每次恢復自由就去殺人的殺人犯
試問如何處置?關到死嗎? 還是死刑?
既然是無法教化了,有何必浪費社會資源?
在我看來,死刑真的溫柔些,太極端的廢除死刑,容易產生問題

以公平層面來說,做壞事要付出代價
我是不知道犯了什麼罪會判無期徒刑,但是殺人肯定比這些罪還要重
而且是一件完全不可逆的事情
若也被判成無期徒刑 ,那對那些本來就應該判無期的犯人公平嗎?
如果殺人被妥協了 ,那其他的罪是不是也要等比例的妥協,才公平?
如果是這樣那會不會闖紅燈沒錯
警察杯杯也不能開你單
(這邊當然又扯遠了XDD不過我覺得很真實)

妳有提到殺人犯的兒女如果被貼標籤有可能會走歪
所以應該是要去輔導他們,而不是廢除死刑
因為讓他們被貼上標籤的並不是死刑
是他們的父母殺了人,所以這也沒矛盾

但我同意殺人不一定死刑,有時候事情沒那麼簡單
但死刑一定要存在,總有窮兇極惡的人

至於我們有沒有權力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常常作為廢死拋出來的問號
殺人犯殺了人當然是錯的,但我們制定出來的法律判他一死
豈不是跟他一樣?
我認為不是的,無可厚非的
人沒有剝脫他人生命的權力,所以法律才有剝奪殺人犯去剝奪他人生命的機會

至於教化可能,應該要完整的去評估
而不是 去廢除死刑
嗯因為他們完全是不一樣的兩件事



我:

其實我看那段沒有覺得你不同意我耶XDDDD"
因為我的看法跟你提及的家人成為殺人犯等於痛失至親,
好像是類似的道理吧?
因為死刑存在,所以殺人=就要償命。

不過其實我也只是推測林先生的想法,這也不能真的代表他的看法就是了。

我覺得之所以我們的論點看起來很不同,
有一個很大的關鍵點在於立場不同,你的論點其實都是以死刑必須存在而做延伸,
我的部分乍看之下應該是廢死有很多的討論空間,但我其實還是沒有全然支持廢死,
我是主要想要探討到底怎麼樣才能更加觸及到問題的根源,
再加上天生反骨,所以在台灣普遍支持死刑的風氣裡,
我更想要知道為何台灣人這麼支持死刑的原因,還有事情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這樣嗎?
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很有趣的議題。

至於為何關鍵評論網我推薦的文章好像都是支持廢死,我也滿想知道的= =
因為我在那邊看到的好文章好像都是在探討這個點,
也許是那個平台希望給予台灣人不同的觀點來交流吧。

這麼想想,我突然想到你先前提到說,你沒有找到能夠說服你支持廢死的觀點,
也許我也是類似的道理吧,我也還沒看說服我全然支持死刑的觀點XDDDDD"

我習慣多方面的去衡量一件事情,然後我記得我也提過了,
我認為每件事情都可以分開來講,卻也都可以相互影響。

所以我一直在去追究的是根源,
我想要理解到底怎麼樣才不會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我覺得台灣社會風氣很習慣治標不治本,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從小就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吧。
因為A,所以B,那就C吧
幾乎都是這樣一路通到底的思維。

可是人生哪有這麼容易,人生明明就有很多的不同選擇權跟路途,
人生明明就是很多申論題所組成的,不是X或O或是ABCD而已。

所以當有這樣觀念的我,同時又有一個認知就是,
死刑會奪取一個人基本的生存權,讓他們沒辦法再繼續活下去,
我就很難接受普遍台灣人的態度了。

相較之下,蓄意殺人犯我不是太介意他們要不要死,
我比較關心的其實是冤獄犯,或是有些出於自保而殺人的人類,
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類似的社會新聞,
長期被家暴的親人,某天受不了砍殺了施暴者。

如果今天我們把法律定死了,殺人必要償命,那麼這些人怎麼辦?
當然也可以說家暴不求救是他們的事,
但我覺得這又可以延伸到我們社會的冷漠,還有旁觀者效應等等

到底是怎麼樣的生長環境培育了一個殺人成癮,
揚言放出去就繼續殺的人?
是怎麼樣的社會風氣養成了沒種自己死,所以殺人求死刑的人?

我們真的能夠什麼也不做都交給國家、法律來處理嗎?
我們真的不需要付點什麼責任嗎?
我們真的不用再更努力做些什麼嗎?
我們真的只要喊著讓他們死,問題就可以變得更簡單嗎?

我想要知道的是這些。
所以在看到有真正關心這些根源問題的配套措施之前,
我不會全然的支持死刑或是廢死。

要衡量一個人的罪有多重,我相信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因為不是每件事情都是無差別殺人,
有些人會去奪取另一人的生命,背後都有故事和原因的。

所以如果真的要講求公平,
是不是也要把無差別殺人跟有恩怨情仇的殺人來分割一下呢?
我不會認同殺人,或是對殺人這件事妥協,我也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糟的事情,
只是真的要等比例來衡量罪刑的話,
單只判定殺人必定就要償命,這樣真的就有符合等比例嗎?

看到最近政治利用死刑犯來鞏固民心這件事,讓我真的更加心灰意冷,
因為他們是死刑犯,所以就活該成為政治工具?
不過這也是題外話了。

如果台灣人繼續單向思考的話,不願意用更多尊重寬容的心來看待他們的話,
我們就會沒辦法理性的對待殺人犯的家屬,因為大家都會認定殺人犯的家屬也是壞的,
就如同大家認為殺人的必要以死償命。

對我而言,我想知道的是,
台灣人到底能不能跳脫這些造就更多惡性循環的思維。

你可以看一下這兩篇消息:
陳進興妻張素真赴美探愛子
[新聞] 陳進興2子 在美功課棒


其實打到這裡我覺得死刑到底有沒有存在,
好像不是我最關心的事情XDDDDDDDDDDD"
重點是台灣人到底能不能真的從這些討論得沸沸揚揚的事情中,
學到教訓,學習到真正的愛,
懂得怎麼樣更關心在意身邊的人,懂得怎麼更愛台灣。

最後分享兩篇文章,我非常認同社會生病了這篇,
另一篇就當成吸收不同的觀點吧
推動印度女權不遺餘力的運動家們,為何反對判強暴犯死刑?
我一直覺得,選擇不去傷害別人是一種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